其他
温岭风物丨没挤过看台阁的人潮,怎么好意思说在温岭石塘过过元宵?
顾翔摄
石塘的元宵节,既标志着一个新的渔业生产年度开始,又正值素有“正月十八暴”之称的多风、在家休闲的日子,渔民们一般要利用这个休闲喜庆的时节,举办一些民间文化娱乐活动,丰富多彩,热闹非凡,既庆丰收,又祈盼新的一年渔业平安兴旺,主要有扛火镬、扛台阁、大奏鼓这三项相关联的活动。
扛火镬
在石塘打爿岙和桂岙之间的麒麟山上,有一块天然巨石叫麒麟岩,状如麒麟,栩栩如生,形态逼真。传说这只麒麟于每年的元宵节夜出来,到处喷火。有一次,麒麟又出来喷火,将山中所有的草木都焚烧了。天龙看到后,下起了大雨把火灭了。为了防止麒麟喷火毁坏民房,聪明的渔民了解到麒麟在喷火之前最怕火,于是每到元宵节夜在麒麟喷火之前,把柴堆放到大锅中,烧得旺旺的,以鼓声为号,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拿着火把、灯笼,守候在麒麟下山的路口。麒麟一看这架势,就再也不敢下山乱喷火了。而元宵节后小孩拿火把、提灯笼、扛火镬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了。我在孩提时,提过灯笼,也拿过火把,但后来慢慢失传了,人们也逐渐将其淡忘,而扛火镬活动传承了下来,还衍生出扛台阁等丰富的元宵文艺活动。
扛火镬在石塘的箬山片叫作“扛火鼎”(闽南语)。目前扛火鼎也不一定等到元宵节夜,早在正月半之前,甚至在初四的晚上就开始了。也不是所有村同时开始,先看哪个村的“积极分子”开始有兴趣,发动本村村民自行发起,然后逐个村依次响应。因为第一夜只有一个村发起,所以游行队伍比较简单,一套锣鼓,一只“火鼎”,每个村巡过去,其他村如有响应,则以鸣放鞭炮表示。到第二夜、第三夜……响应的村逐步增多,游行队伍慢慢壮大,同时会有台阁紧随火鼎之后。扛火鼎时,两边各有一个人随行,古装打扮。一个扮老公公,一个扮老婆婆,称为“火鼎公”和“火鼎婆”,一个执火钳,一个拿吹火筒,一边走一边表演,做一些滑稽可笑的动作。实际上,火鼎公用火钳适时添柴,而火鼎婆则用吹火筒吹风,免得柴火熄灭。
“元宵灯火旧乡风,箬地乡风却不同。底事村村扛火镬,麒麟山要火通红。”清末举人陈策三的《箬山元宵节扛火镬竹枝词》描述的就是当地渔民元宵期间扛火镬绕麒麟山巡游的盛况。石塘扛火镬活动是从闽南传入的,元宵节时由民间自行发起、自行筹资,成为渔民们“求平安、庆丰收”的传统节庆形式。也不是每年都有,如果开始活动了就要持续三年。后来又演化为扛台阁,扛火镬成了扛台阁的一个前奏性的活动。
扛台阁
台阁,也称抬阁,是用一张方桌、一张长桌拼在一起,反过来桌脚朝天,用各种彩布、彩花扎成彩架,成为一个漂亮的小戏台。石塘台阁是指外形似亭阁,阁内坐有扮演角色的孩童,由众人抬着行进的民间传统节庆道具。现在一般以扛为主(两边也有人帮助抬),所以当地渔民又称之为扛台阁。台阁为白色系列,体积较大,四面透明,用八仙桌、天地桌、竹条、彩纸扎成一个漂亮的小戏台,上面挂着雪亮的汽灯和相应的戏剧场景。每个台阁前面还配有一副对联,横额往往是用村名,我曾用毛笔为箬山片南新区写了对联,然后刻到台阁前两侧的直条玻璃上。
台阁一般选择本村中漂亮的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中的角色,例如《红楼梦》《孟丽君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《还珠格格》等,还有武打的《三打白骨精》《哪吒闹海》《雪山飞狐》《神雕侠侣》。有些村很时兴,把一些现代戏也搬上这个“小舞台”,观看者也非常喜欢。组织者会从本村中挑出2—3名漂亮的儿童扮演,然后由化妆师精心打扮,到本村保界庙祭拜后才坐进台阁,参加巡游达三四个小时,虽然很累,但小孩及其父母倍感快乐和自豪。小孩的亲戚在巡游的当夜都会给小孩送“包头”,内有各种饼干、糖果、糕点,如今渔民富裕了,还送金戒指、金手链等贵重礼物。
扛台阁时,其他响应的村都要将台阁扛到发起村先集合,等参加的各村都到齐后才开始巡游。所以发起村要有一个相对大一点的场地,也有定时间、定路线的权利。
受限于具备场地这个条件,箬山片以前往往由打爿岙、里箬、外箬等地几个村发起,后来南新区建起来,停台阁比较方便,有几年均由南新区发起,近几年箬山片基本上由东兴村、兴建村发起,也放在南新区集中,巡游的次序按照响应的先后顺序排列。
台阁每巡到一村,村里的村民早早候在路旁观看,且会评头论足,对各村的台阁特别是扮演角色的小孩称赞一番。如巡游队伍需休息,家家户户会主动拿出长凳放置台阁。箬山虾皮岗头广法堂里的信徒们会早早烧好桂圆茶,供参加扛台阁的人员吃“接力”。我读初中时曾参加过村里扛台阁的锣鼓队,也吃过一碗暖暖的桂圆茶。
扛台阁活动会持续十来天,大部分村都会参加,一村一火镬一锣鼓一台阁,队伍中间有时会有舞龙舞狮、民间“踏地故事”等表演,红红火火,非常热闹。我为此写了一首七绝《观箬山台阁》:箬里元宵抬戏阁,麒麟岗下沸如歌。幼童巧扮奏梨曲,三尺亭楼颂合和。
大奏鼓
在扛台阁时,每个村都要敲锣打鼓,大部分为狮子锣鼓,而箬山片的东兴村、里箬村却有着自己的特色。东兴村的是温岭非遗项目“七星锣鼓”,而里箬村的国家级非遗项目“大奏鼓”则更为有名。
大奏鼓是福建惠安渔民的一种民间音乐,随着闽南渔民迁居箬山时传入,起初只不过是一支“打击乐队”,有鼓、锣、钹、钛锣、木鱼、唢呐等,称为“车鼓亭”。由于年代久远,该鼓乐仅在里箬村保存下来。后来在里箬村的传承中慢慢得以发展,渔民们在奏乐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,加入了夸张的动作,成为边敲边舞的舞蹈,名称也改为“大奏鼓”。大奏鼓的表演者打扮怪异、幽默诙谐,是人们观看台阁时所期盼的又一个精彩节目。
朱海伟摄
大奏鼓演奏队往往由7—9名男性渔民组成,人数也可增多。男扮女装,涂成白脸中间红圈,上身着橘黄色的斜襟短袄,下穿深蓝色的大口裤,衣襟的边角上绣着橘红色的鱼纹图案花边,头戴橄榄形黑色羊角帽,耳朵上挂着“黄金大耳环”,戴上手镯脚镯,赤脚上阵,走路忸怩之态,如戏剧中的媒婆一样。表演时随着大鼓的节奏,随时变换队形,左纵右跳,边敲边舞,热烈粗犷,幽默诙谐,夸张奔放。
作为箬山渔村传统舞蹈,大奏鼓被载入《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》一书,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播放宣介,知名度越来越大,从渔村走向城市,从扛台阁的辅助节目走向舞台、走向荧屏。1994年温岭撤县设市庆典大会上,箬山镇组织了近60名青年上城区表演,轰动了温岭,后来在台州市、浙江省的重大活动中也经常表演。1998年浙江电视台《石头剪子布》少儿栏目组来石塘、箬山拍摄,我们在箬山小学组建了一支小学生大奏鼓队,在石塘渔港大坝上表演,上了省台。箬山小学把小学生大奏鼓队延续至今,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。2005年,箬山片18位渔家女组建了一个女子大奏鼓队,表演时队员头饰一律按传统渔家女盘头插花髻,以织网梭作簪,面化淡妆,上身着绿色斜襟短袄,下穿黄色大口裤,衣襟裤脚边角绣鱼纹图案花边,耳挂金色大耳环,脚戴多边镯,套手镯,脖子上戴一大银圈,也是赤脚表演。
石塘的元宵习俗很多,还有“拜茅坑姑娘”“抓打生”“打财神”等,但大多已失传,唯有扛火镬、扛台阁、大奏鼓成为石塘箬山元宵节的一个整体活动,深受渔民们喜爱。
对本文“一键三连”:转发、在看、
奖品须温岭市区自提。领取时需出示已转发的朋友圈,不能屏蔽、不能分组可见,领奖前删掉无效!仅“温岭发布”粉丝参与,开奖后转发无效,中奖后须48小时内联系客服,过期失效。
2023年文明温岭周历由市委宣传部、市融媒体中心、市创建办、市教育局联合推出。
鸣谢:浙江民泰商业银行(省文明单位)
【征稿启事】
关于温岭,你了解多少?
这座城市似乎带着天然的标签:
阳光、海鲜、美食,以及说不完的故事。
时光的痕迹,
留在“藤岭腾半天,姆岭走半年”的民谣里,
留在老船木饱经沧桑的孔洞里,
留在贪吃街曾经飘散的烟火气里,
留在无数温岭人的记忆里、心尖上。
温岭发布开辟#温岭风物#专栏,
欢迎投稿(邮箱:w9900@qq.com),
我们愿和诸君一起捕捉这座城市的
每一抹缤纷色彩、每一种鲜甜味道、
每一个精彩故事。
近期热点
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了解更多信息
回复【就医】查看温岭发热门诊名单回复【防护】
查看健康防护指南回复【接种】
查看温岭新冠疫苗接种点汇总信息回复【加强针】
查看第二剂次加强针相关信息回复【温岭有意思】
查看温岭吃喝玩乐相关信息回复【轻轨票价】查看台州市域铁路S1线票价及优惠政策
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
文字丨孙连忠
编辑丨郑黎明
校对丨程 丽
审核丨王军波 黄晓慧(女)